代表作评价时,以下事情会发生,您做好准备了吗?
1. 同行评议专家必然大大增加,专家看得懂吗?请评审专家的诀窍太多了,如果有意导向咋办?
2. 评价成本会大大增加,办公预算貌似有点超啊?
3. 学科评价时两个大学都拿出20篇世界顶级期刊代表作,怎么比较?团队代表作涉及所有成员所有方向的论文,请问谁有这么广的知识面来进行比较?
4. 尽管匿名评审,但是所有论文都知道是谁写的,简单一查就知道了,怎么保证公平?您以为是论文投稿理论上可以双盲?
5. 同是应用经济学科评教授,一个拿5篇论文,另一个拿2篇论文外加3个领导批示,怎么比较?分类评价可以无限分类,对吧?
6. 万一代表作评审专家也看不懂,他就看发表期刊,难道不是回到以刊评文的老路上去了?
7. 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,代表作都很牛,那么做更多研究的不就吃亏了?同等质量难道不应该比贡献?既然比贡献恐怕数论文数量还要兼顾?
8. 大型研究机构沾光了,反正总有几个潜心科研的,他们的论文代表单位水平,这是不差的,绝对杠杠的,南郭先生开心了不是?
9. 会搞事的弄3-5篇一般核心期刊论文评个教授,你全部是权威期刊论文也不一定评得上,对吧?
10. 会搞的一辈子在关键时刻搞几篇代表作,这种关键时刻不多,一辈子10-15篇论文足够了。然后做院长、处长了,就来管你了,你不能说他不是专家吧?
我想,先将上面问题想清楚了,再进行推广就靠得住了!
2020.3.4 俞立平 于杭州